香港日聰會計事務所——香港企業註冊網 中文簡體 | 中文繁體 | English | | 聯繫我們
 
|主流網站 | 日聰簡介 | 業務介紹 | 企業註冊 | 企業管理 | 企業策劃 | 日聰架構 | 日聰優勢| 日聰風貌 | 日聰公告| 團隊互動|導航網站|
|本站首頁| 本站介紹 | 公司註冊 | 銀行開戶 | 法定秘書 | 商務秘書 | 年審年報 | 代理記賬 | 財務規劃 | 盡職調查|公司出售|服務價格|
|資料下載 | 香港公司註冊管理 | 中國公司註冊管理 | 海外公司註冊管理 | 企業配套資源 | 企業發展策劃 | 在線咨詢|
 
 
您當前的位置:行業新聞
 
 
 
 
 

廣東蟬聯14年稅收冠軍 內資企業感歎稅賦重

[時間:2006-1-23]
來源: 作者:
[字體: ]
 
廣東省稅收收入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在證明了其監管規範的同時,作為納稅主體的企業家們感到了稅負的沉重。

  摘自「新浪網」

  2006年1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透露,2005年我國稅收收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0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

  與此同時,經濟大省廣東省的統計數字也亮相,2005年,廣東省國、地稅兩局共完成稅收收入420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接近全國稅收收入的1/7,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其中,全省國稅系統完成稅收收入2851.27億元,在全國連續11年保持首位;地稅全年完成稅費收入1892.5億元,連續12年居全國之首。

  2005年,關於中國內地稅負排名全球第二的數字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論,令人對稅負產生「讓我歡喜讓我憂」的複雜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廣東作為全國的稅甲之省會不會承擔著過重的稅收壓力?廣東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會不會感覺到稅收的重壓?

  稅收增加原因:政府和企業說法不同

  據廣東省中小企業局透露,2005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8%。記者從統計資料中發現,從1992-2005年,廣東民營經濟繳納的稅收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增速居全國首位。

  創造這些閃耀數字的民營企業老闆們,如何看待高GDP增速與高稅收增速?

  《情況與反映》是廣東省委政研室的一份主管刊物,由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和廣東省企業家協會共同編寫,寫的是「咱民營企業家自己的故事」。

  在2005年9月20日刊印的第十三期中,一篇《政策環境日趨改善?企業稅負仍然過重》的文章稱:「(廣東)大部分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企業的稅負過重或偏重,認為過重的有54%,偏重的有27%……其中,有32%的企業經營者覺得稅外負擔加重了。」

  2005年12月中旬,《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天河區多家企業,一位企業財務負責人阮小姐表示:「每年快到年關的時候,我們的壓力就特別大,稅務部門有稅收任務,如果沒有完成就會加大稽查力度,所以我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錯。」

  在記者隨後深入採訪的過程中,一位廣州市國稅系統人士表示:「如果真要說企業壓力太重,也只能說是中國的稅負太重,廣東只是執行稅法充分,制度管理越來越規範,偷逃稅的少。」

  據瞭解,2005年12月6日,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規範全省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管理。這可以看作「年關稽查」一個加大力度完成全年任務的證明。

  近年來,伴隨著廣東全省信息化建設的完善與征管力度的加大,廣東稅收的實際徵收率確實在全國處於較好的水平。

  當地的一位征管人員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按國家稅務總局2003年的統計數據:全國欠稅率為8.7%,廣東省地稅欠稅率僅為3.2%,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廣東地稅欠稅率進一步下降為2.9%,而2005年有望下降,可以說現在廣東大企業明顯的偷稅行為已經極少了。

  關於企業感歎稅負沉重的原因,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按稅收任務的基數法計算方式來說,廣東一開始就把『基數』做得太大了,都是增加20%,別人是在幾百萬的基數上增加,而廣東則以上千萬為基數,一年一年累計下來,自然而然,對於稅局和企業,雙方的壓力都會有所增大,這也是正常現象。」

  「地方優惠」:灰色規則下吃了啞巴虧?

  《中國經濟週刊》採訪中瞭解到,靡恍├笠燈母醒沽Υ蟮牧硪桓齦f畹腦Q蚴塹胤接嘔菡n叩募跎你疝噢`愣憌N諂笠得媼偌枘丫裨瘛?/p>

  廣州市地稅局的徵收人員告訴記者:「廣東省給企業的條文上的優惠措施雖是一條沒少,但卻往往不敵其他省份的一些『地方優惠』。因此,廣東省的內外企業才漸漸感到稅賦壓力明顯大於在其他地區投資設廠的同行。」

  「稅法是全國性的,廣東嚴格執行稅法本來就是對法制和國家利益的保護,過多的優惠政策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政府該做的。」這是另一位徵收人員向記者表明的觀點。

  據瞭解,雖然廣東在扶植高科技企業方面給予了民營企業以最大的優惠政策,例如高新技術企業自認定起,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高新技術企業出口產值達到去年總產值的70%,減按10%的稅率徵收所得稅等一系列稅收優惠,作用還是相對有限的。

  但良好的用心,沒有考慮到廣東省的實情。廣東省還是個大量民營企業普遍還處於勞動密集型階段的省份,所以這個優惠政策作用有限。一位民營企業家對記者說:「廣東的中小企業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小,資金少。雖然稅收上有優惠,但主要是針對城鎮待業人員再就業、福利企業、校辦工廠的。至於高科技,我們中小企業是很難搞高科技的,這部分優惠我們也沒有辦法享受到。」

  從全國範圍來看,雖然這兩年某些地區的地方性優惠政策引起了中央的關注,並被下令嚴禁廢止,但由於地方以財政補貼形式進行稅收返還的操作非常隱秘,難以監管,在很多地方還大量存在。

  一位深諳長三角和珠三角稅收優惠情況的稅務咨詢顧問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在公開層面的稅收政策上,廣東和江浙、山東等地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公開政策背後各地卻有種種不為外人知道的地方性優惠政策存在。比如在江浙很多地區,針對中小企業,地方政府往往用「先征後補貼」的優待,力圖緩解民營企業的稅收壓力。」

  廣州市地稅局的徵收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十年前,廣東和國內其他省份一樣,為了招商引資而向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地方性優惠,但隨著這幾年財政、稅收和招商引資政策越來越規範,各種政府明令禁止的稅收返還、『兩免六減半』等地方性優惠在廣東的大城市已經基本絕跡。」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向記者表示:「稅收優惠政策把政府帶入一個兩難境地:取消則擔心影響到外來投資;不取消又明顯地看到其消極作用逐漸凸現,並且受到民間輿論、財政收入和國內資本的普遍壓力。」

  「兩稅合一」:廣東內資企業等得好辛苦

  與全國的形勢一樣,在廣東,無論是在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所得稅優惠政策還是地方稅,外資企業都擁有「超國民待遇」。結合廣東省企業的實際情況,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稅法專家楊小強介紹說,內資與外資企業獲得不同稅率在廣東已經產生很多法律和社會問題,比如,外資企業通過各種優惠稅收政策達到最大限度的逃避稅;內資會千方百計冒充外資,濫用優惠;限制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等等。

  雖然國家稅務總局曾多次強調要加強涉外稅收管理,加大反避稅力度。但楊小強教授卻認為形勢並不樂觀。他表示:「在各種名目的優惠政策下,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稅務『培訓』後的外資企業,稅務技巧堪稱精湛,除了轉讓定價外,還有選擇公司組織形式、資本弱化、濫用稅收協定等方法來逃避稅,很多專家都看不懂。面對尚不完善的中國稅務體制,外資企業的逃避稅方法僅僅是小試牛刀罷了。」

  因此,楊小強教授認為:「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在法律體系的完善,尤其是稅法制度的完善、政府的透明度、政策環境穩定方面都應該走在全國的前面,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要真正實現,還是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來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

  事實上,作為既得利益者,廣東省的一些地方政府對於「兩稅合併」依然有抵制的情緒。顯而易見,兩稅合併對於廣東省的招商引資和政府官員政績考核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採訪中,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到:「從全國範圍來看,外資企業身後站著的是國家 商務部和以招商引資為政績的地方政府;內資企業的旁邊則站著國家 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兩稅究竟何時才能合併,要看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

  雖然,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已經列入了「 十一五」規劃,「兩稅合一」是大勢所趨,但對廣東內資企業而言,等待是一個沉重的過程。

查看:3223 次
錄入:
 
 
 
 
 全球網絡——香港、澳門、薩摩亞、維爾京、吉隆坡、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台灣、德國、日本、澳洲、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義烏、泉州、廣州  
 
 
 
返回首頁 - 返回上一頁 - 香港公司註冊 - 客戶反饋 - 人才招聘 - 服務聲明 - 隱私條例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組織結構 - 聯繫我們
頁面執行時間:109.375毫秒